4月12日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
【资料图】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“中国之声”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节目报道了:
让资源从沉睡中醒来,让“包袱”变财富。内蒙古包头市在盘活闲置土地、高效利用资源等领域,突出问题导向,推动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,全面助推高质量发展。中国之声特别报道《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·蹲点日记》,12日推出《以“盘活存量”求“发展增量”》。
清明假期刚过,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阴辉,一早来到园区内一家入驻不久的磁材料企业,和企业负责人王兆丰聊了起来。
阴辉:“咱们也投产了,融资、就业方面是否还有其他的需求?”
王兆丰:“目前还没有。比如去年的订单就比较多,用工、用电、能耗等需求很大,园区也给解决,随机性很大。”
去年8月以来,内蒙古瞄准解决经济领域存在的低质低效、闲置浪费等问题,在全区范围开展待批项目、闲置土地、沉淀资金、“半拉子”工程、开发区建设五个方面的大起底行动。几个月前,这家企业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协调帮助下,顺利与园区内另一家停产企业达成土地过户协议,只用了一个月就实现了入驻投产。
企业负责人王兆丰:“原先我们租的是农村的库房,在那里既没有人也招不到人,是很偏僻的一个地方。现在到了园区里,员工也觉得自己是产业工人。”
企业入驻园区不仅有了职工食堂、宿舍、标准化厂房,更重要的是园区内集聚效应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。谈及未来,阴辉和王兆丰都信心满满。
王兆丰:“我们这里的生产环境很干净,都是规范化的。企业能不发展吗?”
阴辉:“实际上就是盘活闲置土地,把其引进来通过周边的配套设施,有利于资金和人才集聚,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,让企业达到规模。”
以“寸土不弃”求“寸土不闲”,内蒙古“五个大起底”行动以来仅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内就有5个项目、近400亩的土地“活”了起来。
阴辉:根据我所了解的,以前停产是三个、停工是两个,现在都已经盘活,通过节约集约用地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4月7日,晴,有微风
包头市奥林匹克公园,桃花绽放,春风拂面。伴着音乐,不少市民在锻炼身体。
市民:“这里环境好,基本上早晨、下午都来。我们认为这个广场可以再大一点,多设置一些卖水的地方。”
另一边,奥林匹克公园管护所副所长郝斌正在为升级改造忙得不亦乐乎。
各类资源的盘活整合,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。今年,包头市整合全市可经营文旅资源资产,包头市奥林匹克公园也被纳入其中。公园也借此机会在满足市民多样需求,增加新型消费热点上下功夫。这两天园区里正在升级建设露营区域。
郝斌:“原来是人们自发性的一个小露营区,我们公园开始对这个地方进行升级改造,比如提供简单的餐饮、游乐帐篷等。为市民创造更好的林下休闲空间、提供更好的服务。”
包头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福君介绍说,截至目前,包头市大剧院、奥林匹克公园、“城中草原”赛汗塔拉等8个项目板块和20处零星资产整合工作已全部完成,统一管理运营。
王福君:“我们通过经济效益赋能社会效益,这样既把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满足,同时把资源资产进行盘活。2023年,文化旅游体育各项活动赛事达到400场左右,和原来相比,总体上的量翻番,今年力争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。”
记者:总台记者金建军
编辑:董云静、敖 琳
审核:岳 楠
监制:和 岩
声明:奔腾融媒原创稿件
转载请注明来源于《内蒙古新闻广播》官方微信
Copyright 2015-2022 大众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