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是“商界木兰”,“中国最神秘的女富豪”,30年来白手起家,一路从大学助教做到地产商;后来转型做生物科技,把籍籍无名的一家亏损企业做成行业里的“隐形冠军”,市场份额全球第一;更厉害的是,她还让隐形冠军不再“隐形”,被不少消费者熟悉,成为知名品牌。
当公司业绩一路上扬,所有人觉得几乎可以躺赢的时候,她力排众议,投资8800万买地建厂;当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、生产及销售企业,盈利5000多万的时候,她又做出赴港上市的决策。这一切看似“折腾”的举动,源于她“本能的一种危机意识”。
她当初为何会选择进军生物科技这一赛道?在不断“搞事情”发展企业的过程中,遇到了哪些阻碍和有趣的故事?她这种本能的危机意识,会带领企业去向何处?
(资料图)
央视财经《遇见大咖》第六季第四期节目,让我们一起遇见华熙生物董事长——赵燕女士。
疫情冲击下转为线上业务
赵燕:作为企业的领航人,我不能乱
提起华熙生物,不少人印象里认为这是一家做玻尿酸的企业。但事实上,如今华熙生物的业务模式早已不是单纯生产玻尿酸,还涵盖医疗专业产品、护肤品、功能性食品等众多领域。旗下润百颜产品的销售额更是连续四年翻倍,稳居双11天猫国货精华榜冠军。
近几年,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的冲击,而华熙生物作为实体产业,每一个板块都涉及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正所谓牵一发动全身。对此,赵燕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,她提醒自己:“作为企业的领航人,我不能乱。”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,华熙生物把备货期从三个月逐步调整到九个月,同时加大线上业务的比例,从原来的50%增加到95%以上。正是得益于及时的调整措施,华熙生物的C端业务在2020年和2021年都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增长。
在筹办中国透明质酸产业大会的过程中,秉持着把国内最顶尖的科研团队和企业聚合起来、探讨交流、进而让行业发展得更好的初心和愿景,大会筹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,赵燕都亲力亲为。而大会选在济南召开,某种程度上是因为,这是华熙生物梦开始的地方。
1200万投资华熙生物前身
一年时间实现扭亏为盈
20多年前,华熙生物并不是现在这样的规模,只是一家由科学家郭学平带头创办的小企业。当年,郭学平研制出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,解决了玻尿酸大规模商业化的难题,但他创办的企业却连年亏损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郭学平认识了赵燕,对透明质酸产生极大兴趣的她前去山东考察。可能由于大学读生物专业的敏锐度,也可能由于本身关注身体健康,虽然当时“破破烂烂”的工厂很容易让人打退堂鼓,但赵燕还是决定以1200万元的价格买下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50%的股权,也就是华熙生物的前身。赵燕说:“我当时看中的是这个物质本身未来的发展,而不是投它的现在。”
买下股权时,企业已经连续三年亏损,为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问题,赵燕宁愿自掏腰包,也要坚持高薪聘请“外来的和尚”,在 2001年以50万年薪的价格,从北京聘请总经理来济南工作。作为涉猎中国互联网医疗的第一批人,总经理不管销售,只管三件事——建立质量体系、搭建人力资源体系、选拔并培训管理人员。由于赵燕聘请总经理的正确决策,当时的公司真正实现了术业有专攻,管理和研发齐头并进,仅用一年的时间便扭亏为盈。同时,由于国际市场对透明质酸的需求急剧增长,公司的业绩更是一路上扬。
坚持投资8800万建立研发、生产中心
两年实现“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企业”战略目标
企业实现了2000万的销售收入,所有人都觉得几乎可以躺赢,但赵燕却提出要投资8800万买地建厂。对此她给出了自己的理由:“如果企业的研发不再有投入,就不再有新的研发成果出来,企业离危机就不远了。”所以赵燕认为华熙生物要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、生产中心,并发愿用十年的时间实现远大目标——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企业。
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其他股东决定规避风险,转变为优先股,但赵燕还是坚定地去投资,因为她相信这是个朝阳行业。而对于投资建厂,赵燕也有着自己的初心——“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以后对社会有益”。她坚信,对社会有益的事一定会对企业有益,也一定会对个人有益,正如她所说:“企业只要是趴在地上,把你该做的事都做好,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的。”而对于舍得智慧,赵燕也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:“有舍才有得,不是有得才有舍。”
在赵燕的坚持下,2005年,华熙生物建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工厂,而员工也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。正如节目中所说:“有了家就有了温暖的聚集,有了聚集就能爆发更大的能量。”2007年,华熙生物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、生产及销售企业,当年盈利5000多万。本以为十年会达成心愿,没想到两年后,就实现了目标。
产品供不应求,公司上下欢欣鼓舞,然而在赵燕的眼里,却是重重危机。她说:“我看到的不是它未来能带来多少成功,而是这家企业还有多少年可能没了。”原来,“隐形冠军”的成绩,使得公司的管理层、研发人员、市场人员等,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满和懈怠。赵燕意识到如此下去公司会走下坡路的危机,于是制定了要去上市,做一家国际化公司、公众公司的战略决策。
然而华熙生物的上市时机并不太好,2008年9月,当赵燕带领团队兴冲冲赴港上市时,却迎头碰上了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危机,路演当天正赶上雷曼兄弟倒闭。是撤?还是延后?赵燕仔细思考了自己选择上市的三个目的——第一是让华熙生物真正成为一家公众公司;第二是让团队能够拥有国际化的视野,看到差距,激发内驱力;第三是让华熙生物从一家B2B的隐形冠军企业,向产业的纵深领域加强研发。
“因为雷曼兄弟的倒闭,这三个目的就不实施了吗?”当赵燕反问自己后,得出了答案:“今后做和现在做,其实都得做,不如现在就去做。”
在赵燕身边人的印象中,她是个特别爱“折腾”的人,每一次团队想躺平、想喘口气的时候,赵燕百分之百要“搞事情”。可正是由于赵燕的危机意识,因为她的不断“折腾”,让华熙生物一跃成为隐形冠军,并最终挺近终端,成为消费者熟悉的生物科技公司。接下来她还要带领华熙生物去往哪里?上央视网、央视频app收看《遇见大咖》第六季第四期节目,遇见“爱折腾”的赵燕。
Copyright 2015-2022 大众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